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打印 收藏 字体大小:

中国地方炼油公司经历了最艰难的一年

发布时间:2015-2-3 9:02:46    阅读:11462次

一方面受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跌拖累,汽柴油批发价格跌跌不休;另一方面受制于终端消费乏力,山东的地炼企业在夹缝中艰难度日。

油价连跌,燃料油高库存的地炼企业受损最为严重。山东省炼油协会会长刘爱英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地炼企业高价购买的燃料油成为这些企业沉重的包袱,面对高库存压力不得不选择低价出货,回笼资金。

“现在的情况是加工多少就亏多少,不仅是我们,很多工厂的炼油装置都一直是停产的。”东营一家小型地炼企业的销售人员在电话中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公司库存压力很大,好几个储油罐都是满满的。

根据原油进口配额政策,中国的多数地方炼厂都没有加工原油的资格。“刚刚过去的一年绝对能算作是地炼企业最难熬的一年。”刘爱英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刚刚过去的2014年,山东地炼企业的开工率长期低于40%,甚至一度低至20%左右。

据生意社跟踪的山东地炼企业常减压装置动态显示,2014年山东地炼燃料油需求大幅下滑,目前海化集团、鲁北石化、中海东营等企业长期停产,其他炼厂开工负荷也严重不足。
“目前约有20%-30%的地方炼油厂陷入了财务困境。”山东亨润德集团一位副总在接受普氏能源资讯调研时表示。
受到原料成本高(尤其是在加工柴油和汽油收率较低的燃料油时)、必须按照与全球原油价格相挂钩的价格销售柴油和汽油、政府监管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加工多少亏多少”的背后,山东省内大型地炼企业正在想尽各种办法来应对市场放缓所带来的危险。
生意社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1-10月,山东地炼企业加工胜利油田原油的平均利润为-30.81元/吨,其中8月底亏损额度最大,达到234元/吨。按照2015年1月胜利原油结算价2802元/吨计算,山东地炼企业加工胜利油田原油的理论利润亏损达到500元/吨。
普氏能源资讯提供给界面新闻记者的报告显示,作为山东第一家大型汽油生产商,山东海科化工集团(下称海科)在东营有两家炼油厂,单厂初馏能力均为300万吨/年,其中汽油产量超过了2000吨/天。其年报显示,2013年共采购550万吨原料油,为了减少亏损,海科不得不将采购原料近八成转售于其他地方炼油厂。
山东利津石油化工厂有限公司陈姓业务总监则对普氏能源资讯表示,为了降低油价波动风险,公司在原油采购方面变得更加谨慎,“公司对原油库存设定了限制,只提前2-3个星期购买原油。”
山东亨润德石化有限公司则把未来押宝在了低硫柴油上,他们计划将产能从700吨/天-800吨/天提升至2000吨/天。
即便是全国规模最大、被中国信用评级机构给予高评级的山东东明石化集团(下称东明石化)也正面临考验。东明石化正通过新的投资、收购和相互合作强化其油气产业链,以保证生存。
东明石化计划建设10座新的存储设施,同时在以东明为中心方圆300公里内建立多达1000座连锁加油站——覆盖周边河北省、河南省、安徽省和江苏省的25个城市。此举需要大规模的资本投入,但将确保打通市场通道。
“原则上说,国家发改委将于2014年放开进口原油配额,但是至今还没有落实下来。我们只能再等等看。”东明石化部门张姓主管曾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国家能源局每年分配到东明石化的国内原油配额仅有20万吨,这对于年加工能力过千万吨的企业来说显然是杯水车薪。

在受到严格管制的原油进口业务中,只有民营的广汇能源获得了原油进口牌照。该公司需要这一牌照来将其在哈萨克斯坦的权益原油带回中国。尽管如此,广汇能源也只能将其原油出售给国有炼油厂,民营地方炼厂依然无法从中受益。

但这并没有阻止外国石油公司觊觎中国的民营炼油厂。巴西国家石油公司(Petrobras)希望与中国的地方炼油厂建立起关系,以期最终能够将更多的原油销往中国。


(来源:国家石油和化工网)


  “地炼转型已经不是要不要转的问题,而是怎么转的问题。”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地炼企业主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在油价连跌、终端需求下滑、原料紧缺、中国成品油市场低迷的大背景下,事实上山东地炼企业已开始转型,哪个化工品种市场好、利润高,企业便主动上装置,比如橡胶、烯烃、芳烃产能等已经开始形成规模。

  但转型后往往只具备生产单一化工产品的能力。由于产品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同业竞争严重,抗风险能力往往比较差。“赚钱的时候一下把钱赚回来了,不赚钱我们就停下来。”他进一步表示,作为规模较小的地炼企业,虽然“船小好掉头”,但是同样承受着“跨界”经营的巨大风险。

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地址: 河北沧州渤海新区中捷产业园区

邮编: 061100

电话: 0317-5232129

传真: 0317-5232129

   中国石油   |    中国石化   |    中国海油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石油和化工网   |    石油工业标准化信息网   |    国际能源网